关闭
当前位置: 首 页 > 首 页 > 正文

与万物同行|旅游地理与历史文化学院地理科学和历史学专业实习(二)

2025年04月26日 10:46  点击:[]

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我们迎来了第二天的实习,今天的目的地是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在前往第一站大峡谷的路程中,我们看到了断层三角面,因地壳运动,地层受到压力形成断裂,再经过流水等外力侵蚀呈现出了三角形态。到达大峡谷,任宾宾老师为同学们进行讲解,大峡谷是一个“V”型谷,流速快以下蚀作用为主,上游河道不断坍塌,溯源侵蚀造成河流长度不断加长。两边的岩石上在生物分化的过程当中,使得岩石进一步的发生破碎,发生物质的转移迁移,在岩石上形成了地衣和苔藓。

第二站地理科学和历史学专业的同学们来到了驼峰岭天池。这里是一个独立的火山口,因火山口积水而形成高位湖泊,即没有入水口也没有出水口,主要以大气降水和泉水补给为主。除此之外,天池的森林覆盖率很高,周边有落叶松、白桦树等多种树木,与天池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副壮阔秀美的山水画卷。

带着对龟背岩的好奇心我们来到了第三站。龟背状熔岩是一种特殊的熔岩,形似龟背。火山喷出的玄武质熔岩(温度高、粘度小、流速快)流经山谷并在低凹湿地处聚集,炽热的熔岩遇到水体后,使得水迅速汽化形成气泡。气泡的上涌和气体的不断释放使得熔岩池顶底的温度和密度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了对流,岩浆逐渐冷却固结成岩便形成了眼前独特的“龟背岩”。

2022级历史学专业的同学们来到了内蒙古阿尔山林俗村及林俗博物馆,围绕林区开发史与生态转型展开调研。林俗村曾是林业工人聚居地,1998年“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当地将伐木工具、棚户区木屋转化为文旅资源,村民人均年收入超3万元,实现从“伐木经济”到“文化经济”的历史性转型。林俗博物馆内千余件实物展品及自治区级非遗“树皮画”,系统呈现了林业生产生活史与技艺传承脉络。同时,师生认为当地通过活化林业遗产,为近现代生态保护与文化遗产共生提供了历史样本。

第五站——三潭峡。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湍急的哈拉哈河从河谷穿过,通过对峡谷左右岸的观察,同学们发现了左岸是陡峭的山峰,右岸则为玄武岩熔岩台地。

最后一站——地池。因其水面低于地面而得名,地池是熔岩湖后期陷落形成的破火山口积水而形成的湖泊、此湖周围为致密坚绿的玄武岩。

带着满满的收获我们踏上了返程的道路,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学会了敬畏。敬畏每一块历经沧桑的岩石,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每一座巍峨耸立的山峰。

上一条:与万物同行|旅游地理与历史文化学院地理科学和历史学专业实习(三) 下一条:与万物同行|旅游地理与历史文化学院地理科学和历史学专业实习(一)

关闭